做为社畜,在职务压力之余开发公司附近的优良餐馆或便当店,是必须的。然而今天文内的上班族说,他公司附近有间便当店,感觉普通、旧旧的,但换个名字还加价後,却意外变成女同事们最爱的热门店家,他感到相当纳闷……。
原PO以「女生是不是对『韩式』两个字没有抵抗力」为题在文中细述,他们公司附近有家便当店原名为「XX烤肉饭」,主菜有烤肉片、鸡腿、排骨等等,营业数年来,一路从70元涨价至90元,过往公司里的男同事比较常吃这家餐点。
他接续说道,自今年过年後,这间烤肉饭便当改了店名为「XX韩式烧肉便当」,餐点内容物和之前完全一样,只是多加了甜酱和芝麻,且价格更是上涨不少,品项价格变成125元起跳,因此他和其他男同事就很少买这家的餐点了。
没想到,原PO後来发现,自店家改名又涨价後,公司里越来越多人喜欢光顾这家店,且多数是女性,他还曾听到有女同事说,「最近新开那家韩式烧肉饭很好吃。」但他心想,同一间店,不过就是改名又调涨而已,为何会有如此的变化。
他和女同事说了这家店之前的状况後,女同事则告诉他,之前没有买过,但最近看到店家店名有「韩式」两字便想买来吃吃看。
原PO最後在文末好奇问道,「女生是不是对『韩式』两个字没抵抗力啊?这是不是便当店的流量密码?」
原po好奇,是不是只要餐点特别标注「韩式」两字,就会特别受到女性欢迎?示意图,与本文无相关,取自pixabay图库
他的贴文意外吸引不少人回覆讨论,有的人相当认同他的观点说道……。
「炸鸡刷上一层韩风酱就变高贵的韩式鸡了」
「淘宝货打上『正韩、韩国东大门亲购』直接涨一倍」
「百货美食街也感觉韩式生意很好,以前排队人流没那麽明显」
「第一天知道?全台的雷店卖喷不好卖,标一下韩式就给低龄哈韩脑轻松接盘」
「加个韩式、日式、义式、法式,哪怕你料理分明是台式的,都还是会有人买」
「台湾人尤其平埔族自古以来就对外来文化有兴趣,我认识的平埔族朋友说的,美式墨西哥式印度式日式韩式,速食店也常常在轮的多国籍主题。」
但也有人持相对看法说道……。
「看到韩式一律跳过+1」
「讨厌韩式,日式对我才有吸引力」
「其他难说,但食物看到韩式反而不会去吃」
「只有韩式炸鸡想吃,冠在其他名字前是扣分吧?」
「只喜欢韩式泡菜,其他都是邪门歪道,什麽韩式证件照、韩式婚纱,有够无言」